人文风情

【中亚研究】陆兵:乌兹别克斯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2017-09-17 14:11:51 来源:陆兵 国关国政外交学人

学人简介 作者系新疆农业大学客座教授,新疆大学俄语专家,新疆师范大学丝绸之路经济带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新疆财经大学特聘教授 关键词:古代丝路重镇;复杂历史演变;独立后发展特色;新政稳中求进 基金项目:新疆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新疆财经大学中国(新疆)与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研究中心一般项目:中国企业走向中亚市场风险及其防范研究(050115C03) 内容提要 1991年苏联大厦瞬间倒塌解体,馈赠与中亚区域大国-丝路重镇乌兹别克斯坦突如其来的独立,在这块大陆腹地逐渐出现了独具特色的乌兹别克斯坦新地缘政治。近26年来时过境迁,乌兹别克斯坦在其新地缘政治基础上发展同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诸关系、协调其与他中亚四国、世界各国的和而不同的新型关系。今日中国顺“一带一路”大势而为,本着开放、包容、共享、共赢、共荣的态度同乌兹别克斯坦合作,在推动中国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发展的同时,在乌国新地缘政治特点下合作带动乌国经济发展,这是中国与乌国历史上千载难逢的共同发展良好机遇。我们期待并祝愿中亚近邻乌兹别克斯坦政治经济稳健发展,人民团结幸福。 1乌兹别克斯坦的过去 正如著名中亚学者王治来教授在其代表专著《中亚通史》中所讲,研究中亚史“好比个人站在摩天大楼顶上往下看,只见大街上人来人往,一群一群的人聚集起来,忽又解体,散去“融合,往复循环, 如一场杂乱无序的运动”。“中亚就像一条通衝,一个舞台,各种民族在这里来来去去,出现过各种战争和动乱”。这位学者所言极是,每读中亚史尤其是乌兹别克族历史时,都不免隐隐约约感到“理不断,剪还乱”。 丝路明珠乌兹别克斯坦位于中亚的中部心脏,在地理位置、地缘政治上则是亚洲的中部。今天的乌兹别克斯坦衔接其他中亚四国,处在阿姆河、锡尔河的河中地区,是世上两个双重内陆国之一(另一是列支敦士登)。乌兹别克斯坦所在的河中地区作为世界最大大陆-亚欧大陆的腹地组成部分,温带大陆性气候特征十分明显,这里冬季最低温可达到-35度,夏季最高温又可达到45度,降水较少。这里的地形为开阔平原,阿姆河与泽拉夫尚河水系丰富的流量提供了必要的灌溉用水资源,促进了流域内的相互交流。河中具备了中纬度、大河流域、气候宜人、土壤肥沃、地势开阔平坦等产生复杂文明社会结构的必要条件,因而较早诞生了灌溉农业文明。当地最古老的主要居民是东伊朗人(伊朗游牧民族),他们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由今属哈萨克斯坦的北部草原地带向南迁徙。这些游牧民族操伊朗方言,在中亚定居下来,并且在河流附近地区建立了灌溉系统。 据中文史书《元史》记载:成吉思汗嫡孙拔都的弟弟昔班家族约1350年改名谓“月即别”、“月祖伯”等。昔班家族王子阿布海尔为乌兹别克汗国创建人,故又称阿布海尔汗国。“乌兹别克人”一词起源于14世纪金帐汗国的乌兹别克汗,乌兹别克语意谓“自己的领袖”。今天的乌兹别克族由粟特人和突厥人溶合而成。当初乌兹别克斯坦人共有七十二部落,在锡尔河以北的哈萨克斯坦南部城市,他们是人口中的多数,在塔吉克斯坦占人口中的1/4,在吉尔吉斯有13.8%人口,是中亚最大的民族,也是全世界第二大突厥语民族。哈萨克斯坦与乌兹别克斯坦没分裂时,钦察草原有92部落,后来有70部落到哈萨克斯坦汗国,有些部落如克烈、乃蛮、弘吉剌,两国都有。当年希瓦汗国的乌兹别克斯坦人分四部:基雅特(乞颜)-弘吉剌,畏兀儿-乃蛮,弘吉剌-钦察,努库兹-曼吉特。乌兹别克人的远祖可追溯为古代的粟特人、花拉子模人、大夏人 (即巴克特里人)、费尔干人以及塞种-马萨格特人等。在这时期,布哈拉、撒马尔罕等城市逐渐形成,成为统治与文化中心。到了公元前第5世纪,巴克特里亚、粟特、吐火罗等国家控制此地区。丝绸之路驼铃悠久迄今,古代丝绸之路贯通欧、亚文明,几个重要的历史名城撒马尔罕、布哈拉、希瓦等都在乌兹别克斯坦境内。在两汉开辟丝绸之路后,最古老的居民东伊朗人逐渐发展为粟特人,在东西方交流通道之上形成别具一格的经商传统,长期主导东西方之间的丝路贸易。许多地区性的战争在粟特人与其他河中地区国家之间展开,而波斯与中国也在此地区发生过冲突。公元前328年,亚历山大大帝将此地纳入他的马其顿帝国管辖之内。6世纪后半叶,一些使用突厥语的部落于公元前后进入锡尔河与阿姆河之间的地区。随着中亚地区并入突厥汗国,促使大批突厥部落迁入。这些操突厥语的游牧部落与定居的伊朗语部落互相结合。粟特人早在南北朝已建立了康、安、米、曹、石、何等城邦,汉文载籍谓之昭武九姓,这些国家位居亚洲腹地的中心,当横亘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枢纽,乃是丝绸之路最大交易市场。早在唐军与阿拉伯军队怛罗斯之役前,从四世纪开始就有粟特移民进入中国,到唐代时,帝国中的粟特人几乎随处可见,即便是朝廷与禁军中,也有许多粟特移民担任武官。在唐的边境,突厥人与粟特人杂居、通婚、共同生活的情形也相当普遍。粟特人后裔安禄山是位反面历史人物,值得一提。安禄山官拜节度使时,年仅三十九岁,在当时拥有实权的大将中,可以说相当年轻,当时与他同样身分的蕃将,通常是累代的部落首领或者累代禁军将领,文官更不用说,大多是名门士族,而文官们在他的年纪通常还在中阶的官位上挣扎。安禄山得到了唐玄宗的赏识,陆续在天宝末年统领了三个藩镇,成为河北最有权力的节度使。为了巩固权位,他极力巴结玄宗与玄宗最宠爱的杨贵妃、不惜拜贵妃为母,博取皇帝与贵妃的欢心。一物降一物,杨国忠最终说服了皇帝剷除安禄山,扣住安禄山在长安的家人。造成唐帝国元气大伤的安史之乱由此开始,安禄山虽然一度成为皇帝,但是后来被亲信所杀,他的势力由史思明继承。安史之乱前后历经八年才平定,唐帝国虽然胜利,却是在安史二人培养的河北军人臣服下才得到的和平,并且从此失去了对于藩镇的控制力。历史上粟特人后裔安禄山和史思明发起的“安史之乱”,直接导致了大唐晚期的衰败。 同时代,以河中布哈拉为中心的萨曼王朝强盛著名,文化水平程度上有着质的飞跃,波斯文明这一时期正式复兴并具备完整的文明框架撒马尔罕、布哈拉也成为近现代波斯语(达里波斯语)的发源地,以此为基础诞生了鲁达基、阿维森纳等一批享誉世界的文学家、科学家(世界历史学科通常冠以“伊斯兰黄金时代”、“波斯文艺复兴”这种名称)。我们通过一些文化符号可以看出布哈拉与伊朗的共性。撒马尔罕与布哈拉同时是波斯语文学诗歌的创作中心,传统的布哈拉人热爱文学,波斯文学作品是一些布哈拉家庭必备的读物,一个风趣的说法是:“布哈拉居民家里一定有两本书,一本是《总统文选》,一本是《鲁达基诗集》。”鲁达基作为撒马尔罕本地人,受换欢迎程度非同一般。除了鲁达基之外,以《王书》享誉世界的菲尔多西,以《鲁拜集》闻名的海亚姆,以《法尔哈德和希琳》著称的纳瓦伊都很受布哈拉文学爱好者的欢迎。到了15、16世纪,波斯语文学的黄金时代褪去,波斯细密画创作兴起,撒马尔罕、布哈拉与毗邻的赫拉特、谋夫、马什哈德又成为细密画创作的中心布哈拉人亲伊朗,亲波斯。布哈拉商人既勤恳务实又世故圆滑,勤恳务实不必多说,撒马尔罕与布哈拉享有“亚欧大陆的红宝石”的美誉,离不开布哈拉人的辛勤建设。世故圆滑体现的最明显的就是布哈拉商人,今天的乌兹别克人被称为中亚的犹太人。布哈拉地处丝绸之路的要道,商业贸易一向发达,布哈拉商帮深入参与各项国际贸易,布哈拉商帮的足迹遍布了莫斯科、喀山、新西伯利亚、伊尔库茨克、伊犁、西安、北京、广州、德黑兰、伊斯法罕、大不里士、加兹温、德里等大小城市。此地区当时也是重要的文化与宗教中心。到公元一世纪,琐罗亚斯德教(中国称为祅教)还是当地最占优势的宗教,佛教、摩尼教与基督教也吸引很多追随者。公元7世纪中期后,穆斯林阿拉伯人开始征讨河中地区,直到8世纪中期才完成。他们带来新的伊斯兰宗教,兴盛至今。最初阿拉伯人只是在征讨波斯时,偶而侵扰河中地区而已。公元704年,阿拉伯著名将领屈底波·伊本·穆斯林被瓦立德一世任命为呼罗珊总督,进军河中地区。他以木鹿为基地,在中亚征战初期颇为顺利,先后攻占吐火罗、花剌子模和昭武九姓中的安国(布哈拉)、康国(撒马尔罕)、石国(塔什干)等地。但是不久后东突厥汗国默啜可汗遣军西进,夺取了阿姆河外的几乎所有河中地区,穆斯林仅保有撒马尔罕。714年,穆斯林再度起兵东征,一度到达今日的中国喀什。穆斯林以在中亚地区强力推行伊斯兰教信仰而闻名,违者格杀勿论,这对中亚地区文化发展影响甚巨。公元9世纪到11世纪,由黑汗王朝统治。12世纪、13世纪,由西辽监督下的西喀喇汗王朝统治。以玉龙杰赤为发源地的花剌子模在1210年代开始管理河中。 蒙古帖木儿帝国时代。公元1219年底—1221年,河中地区被蒙古帝国征服并彻底屠杀和摧毁,后被钦察汗国与察合台汗国瓜分土地。河中特别是撒马尔罕成为帝国最繁荣地区。在阿布海儿汗时代,15世纪中期以前时期,建立“乌兹别克斯坦汗国。”后来术赤系的克烈汗和贾尼别克与阿布海尔汗闹翻逃亡蒙兀儿斯坦,另建哈萨克汗国,今天的乌孜别克斯坦是帖木儿帝国的领土。乌兹别克斯坦汗国解体后一部分人随穆罕默德·昔班尼汗南下,前往河中农业区定居下来,征服了当地的撒尔塔人并与他们融合,形成了今天的乌兹别克族。16世纪至17世纪,他们来到南疆塔里木盆地通商,自谓布哈拉人、浩罕人或安集延人,主要从事商业活动。1471年,乌兹别克人被东察合台汗国驱散;留在阿布海尔汗国的游牧人称为乌兹别克人,从阿布海尔汗国分离出去的人称为哈萨克人(足见乌兹别克和哈萨克历史渊源如此至深)。15世纪,金帐汗国瓦解,部分居民迁到楚河流域,其余的则被泛称为乌兹别克人。16世纪起,先后建立布哈拉、希瓦、浩罕汗国。1867年,中亚人阿古柏建立的“哲德沙尔汗国”改称“洪福汗国”,攻占库车、库尔勒,占领天山以南的南疆。 随着阿古柏的扩张,大批乌兹别克族人进入新疆,成为今天新疆一个少数民族。有些乌兹别克斯坦人是在明代前住费尔干纳盆地与河中的维吾尔人的后人,有些是受阿古柏裹挟至浩罕汗国。1785后乌兹别克术赤家族绝后由诺盖人控制,改称埃米尔国,在二十世纪也有塔吉克斯坦被乌兹别克化。1873年,布哈拉汗国的曼吉特王朝被沙俄征服,成为附庸国 。1918年,划归突厥斯坦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1920年苏俄红军侵入希瓦汗国,推翻阿布德·阿拉汗(1918-1920年在位)的统治,希瓦汗国灭亡。苏俄随后在其领土上建立花剌子模苏维埃人民共和国(见花剌子模,又见突厥斯坦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1924年花剌子模苏维埃人民共和国解散,其领土并入乌兹别克和土库曼两个加盟共和国。同年10月,原布哈拉汗国的一部分和希瓦汗国的一部分合并,成立乌兹别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并加入苏联。19世纪中叶,沙俄兼并乌兹别克人。1868年沙俄征服之战河中地区的富裕1917年建立苏维埃政权,1924年成立乌兹别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并加入苏联。1924年10月14日,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最终决定:把塔吉克自治州改为自治共和国,仍归乌兹别克;卡拉卡尔帕克自治州划归哈萨克自治共和国,1938年又重新划归乌兹别克共和国。 苏联时期长达70余年,乌兹别克斯坦和其他加盟共和国有着共同经历。苏联冷战期间一直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仅次于美国(80 年代后期被日本超过)。苏联与实行资本主义及自由市场经济的美国不同,其经济模式是按照高度集权的社会主义中央计划经济模式发展的,国家垄断生产资料。国家通过五年计划的方式对经济实行控制和调整。在 1928-1932年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后,工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由48%上升到70%,成为一个先进的工业国。但是苏联的工业发展不平衡。事关国防的军事工业、重工业、化学工业和航空太空工业非常发达,其水平在世界上处于领先的地位,但是事关民生的轻工业和农业则相对落后,这也导致了解体后俄罗斯和其它原加盟共和国轻工业的严重不足。苏联政府控制物资的分配和地方的特权,普通民众的生活水平在斯大林时代最低。这也是和当时苏联的国内外处境有关。赫鲁晓夫时代,苏联与美国展开了和平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竞赛,民众的生活开始有所好转。之后赫鲁晓夫提出了“全民党”,并且提高了民众的生活水平。政府提供免费医疗和免费教育。房租非常便宜,每月只需几卢布,其中还包括了供热费、电话费和水费。很多人都能去黑海度假,或者领着政府补贴在疗养院里休养。这是苏联模式的福利国家概念。虽然没有多少消费品可卖,但是物价也比较低。但是与北欧的福利国家不同,苏联的福利政策并没有雄厚的经济基础作为其财政保障,因此造成了后勃列日涅夫时代的经济困难。苏联后期,贪污、盗窃和将国家财产据为己有的现象非常普遍,行贿成风,生产效率低下。勃列日涅夫时代的后半部分被称为苏联的“停滞期”、“僵化期”。 1991年发生的“8.19”事件是苏联历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1991年3月,戈尔巴乔夫提出了《主权国家联盟条约》(又称新联盟条约)草案,7月12日由苏联最高苏维埃通过,计划于 8月20日签署。联盟条约草案把国名“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改为“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扩大了各加盟共和国的权力。8月19日凌晨,苏联副总统亚纳耶夫宣布戈尔巴乔夫因健康原因不能履行总统职务,由他代行总统职务,并由他和苏联总理帕夫洛夫、国防会议第一副手巴克拉诺夫、国防部长亚佐夫、内务部长普戈、国家安全委员会克留奇科夫等8人组成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行使国家的全部权力;宣布根据和法律对苏联部分地区实施为期 6个月的紧急状态。并于当天命令在莫斯科市实施紧急状态。这些做法遭到俄罗斯联邦总统叶利钦等人的坚决反对。叶利钦发布了4项命令,认为紧急状态委员会是“违反苏联宪法的组织”,要对执行这个委员会指示的人“追究刑事责任”,并组织部分群众举行总罢工。美国总统布什声明不承认苏联新的领导人。德国总理科尔表示“十分不安”,法国总统.密特朗提出要召开欧洲共同体首脑会议,共同采取措施对苏联施加压力。8月24日戈尔巴乔夫声明说,苏共在事件中“未能站在谴责和抵制的坚定立场上”应当“自动解散”,并宣布他辞去职务。就这样,1991年,不堪负重的苏联解体,天赐乌国主权独立。 2乌兹别克斯坦的现在 政治是今天的历史,历史是昨天的政治。1991年8月31日,乌兹别克最高苏维埃举行非例行会议,乌兹别克斯坦在中亚率先宣布独立,宣布从1991年9月1日起乌兹别克斯坦正式成为独立的主权国家,并将这一天定为国家独立日。。1991年11月27日颁布了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的《国旗法》,随后又颁布了乌比别克斯坦共和国国徽和国歌,乌兹别克斯坦便在总统卡里莫夫的领导下进入了自我发展的新时代。该共和国最高苏维埃颁布了国家独立声明和独立法,1991年9月1日为国家独立日,每年全国公民公休庆祝。独立法规定国家名称为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卡拉卡尔帕克斯坦共和国是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的组成部分。独立法还规定,乌兹别克斯坦的国家目标是建立人道的民主和法制国家,共和国自主决定本国的国家体制和政权形式,自主决定本国的发展道路;乌兹别克斯坦宪法和共和国法律在本共和国境内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国家政权实行立法、行政和司法三权分立、相互制约的原则;建立共和国国防部,建立国民军和后备役兵源;共和国境内的土地、矿藏、水源、森林、动植物及其他自然资源均为本国所有;共和国境内所有国有企业(包括直属全苏企业的一切财产)、通讯和交通等各类设施均归本国所有;共和国有权独立开采各种贵重金属,建立共和国黄金储备;共和国有权发行本国货币;共和国将同世界各国建立外交关系,签订条约和协议,互派外交代表,有权成为各种国际组织的成员国;共和国公民实行共和国国籍;颁布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的国旗、国徽、国歌。 转瞬间1/4世纪过去,乌兹别克以特立独行的方式“自己统治自己”。“自己统治”与异族征服似乎并非乌兹别克命运的决定因素,惟有包容与开放、笃信宗教而又远离极端的文化传统穿越历史,超越政治。 乌兹别克斯坦现分为1个自治共和国(卡拉卡尔帕克斯坦自治共和国)、1个直辖市(塔什干)和12个州:安集延州、布哈拉州、吉扎克州、卡什卡达里亚州、纳沃伊州、纳曼干州、撒马尔罕州、苏尔汉河州、锡尔河州、塔什干州、费尔干纳州、花拉子模州。 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独立以来,是独联体国家中政局稳定和人民情绪安定的国家。卡里莫夫总统推行有别于独联体其他一些国家的改革方针政策,坚持首要任务是保持社会稳定,认为俄罗斯“休克疗法”不适合乌兹别克斯坦国情,强调要逐步和分阶段地向市场经济过渡。经济要高于政治,国家要制定保障改革得以实现的各项经济法律和制度。国家在立法上对建立政党和社会组织作了比较严格的限制,利用各政党必须到共和国司法部登记等办法,迫使独立初期成立的一些反对派政党或者解散,或者转入地下和外国活动。1992-1994年由总统支持的乌兹别斯坦人民民主党代表占据共和国议会的74%席位,实际上控制议会。虽在1995年1月改选后的新议会中有4个不同派别政党代表,但这些政党都公开声明支持和拥护现政权的对内对外政策。不仅宪法规定总统是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使总统集权合法化,而且政府利用报刊、广播和电视等大众媒体广泛宣传总统的个人作用和政绩,甚至在各国家机关、中等和高等学校悬挂总统的肖像,有意树立总统个人威信,为建立强有力的总统制制造社会舆论。卡里莫夫总统一再强调建立可靠的社会保障机制是向市场经济过渡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保障政治形势稳定的重要条件,加强社会保障,以稳定人心。乌兹别克斯坦宪法宣布要忠于人权和国家主权原则,承认公认的国际法准则高于一切。卡里莫夫总统在谈到建设民主和法制国家时说,国家独立后选择了建立新的民主和分权为基础的国家制度,建设民主和法制国家和公民社会,选择了民主价值、保障人权和自由,建立自由的市场经济。当时最重要和最迫切的任务是使社会生活在多样化基础上进一步民主化,加强政治制度和非国家的社会联合组织的作用,提高公民的政治积极性。 然而,选择社会民主化方向,这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和任务,目前乌兹别克斯坦尚处在建立民主社会和市场经济的过渡时期,因此考虑到乌兹别克斯坦民族文化传统和特点,要逐步和分阶段地向民主制度和法制国家过渡,以保持社会稳定和经济改革正常进行。发展政治多元化,实行立法、行政和司法三权分立的运行机制,实行普选制和干部领导职务任期制,吸收全民参与国家和社会生活重大问题的决策,初步确立了以总统为核心的形似西方国家的政治体制。不过,从历史发展来看,在中亚地区从未形成过真正的现代民族国家,更没有经历过现代工业化发展阶段,在原苏联时期也是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地区,受封建主义传统影响较深,因此,独立不久的中亚国家政治体制中保留有较多的专制和个人集权痕迹,特别在政治实践中,具有明显的中亚地区特色。 苏联解体后,乌兹别克斯坦成为俄罗斯最大的外劳来源国。同时在整个独联体中,乌兹别克斯坦是去苏联化最彻底的国家之一,卫国战争烈士纪念碑上的五角星变成了八角星,就连卫国战争都被改叫“苏德战争”。然而不可思议的是,乌兹别克斯坦几乎全盘继承了苏联体制,如计划经济、外汇管制等等。当局将尽可能多的资本投入工业领域,尽全力维持一个自给自足的完整工业体系。尽管这样的体系今后在外资冲击下将困难重重,尽管经济状况远不如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这两个资源多人口少的大户邻居,但比起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这样被内战和颜色革命蹂躏过、经济被外资大量控制的赤贫小国,经济独立自主、贫富差距较小的乌兹别克斯坦就仿佛中亚细亚沙漠和草原上的一只小领头羊,仍有自己值得骄傲的立足资本。乌兹别克斯坦独立后十分重视科技创新,并把其作为经济改革的一部分。乌兹别克斯坦科技创新的首要任务是对经济基础行业的技术和工艺设备进行更新,加快相关领域的现代化进程。随着生产潜力和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乌兹别克斯坦的创新科技产业也在日益发展,在机械制造、机床制造及其他工业领域的科技创新水平不断提高。 乌国独立后,中乌两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各关系逐步发展,多年前已升级为战略伙伴关系。卡里莫夫总统生前的一段话十分形象地概括了中乌关系25年历程的重要特征:“两国关系的基石是平等尊重和互不干涉内政。中国是乌兹别克斯坦经过历史考验的、可靠的、最真诚的合作伙伴和伟大邻邦。在乌独立和发展的这22年间,中方给予了我们大量真诚宝贵的支持。” 他特别指出:“在20多年的风风雨雨中,我们看清了国际舞台上谁是真正的朋友,谁是真正的好伙伴。中国从不向我们附加任何条件,总是在双方合作上充分照顾乌方关切,从两国人民根本利益出发。” 3乌兹别克斯坦的未来 2016年9月2日,乌国开国总统卡里莫夫因病去世。乌最高会议立法院和参议院联席会议2016年9月8日决定,由时任总理米尔济约耶夫代为行使总统职务。12月4日米尔济约耶夫以88.61%的得票率胜出,并于12月14日宣誓就任。新总统米尔济约耶夫2016年12月14日任职,即明确其执政主要任务是延续并发展老总统卡里莫夫多元化外交政策,推进改革步伐,确保乌安全稳定和经济发展,重点发展对中亚邻国、俄、华等合作。乌兹别克斯坦因跨境河流开发、领土和民族争议等问题,长期与邻国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关系不睦边境交火频发。米尔济约耶夫总统走马上任短短十余天到12月26日,就分别签署总统令任命了布哈拉州、纳沃伊州、吉扎克州、撒马尔罕州等七个州长。他任代总统后在首次讲话中,就强调发展与中亚邻国的友好关系是乌外交的首要任务。他随后与中亚其他四国领导人频繁通话,派代表团赴吉、塔两国的边境地区开展经济交流。乌吉两国通过互派工作团,目前已经基本就50多段争议边界达成了一致。2017年2月,乌塔中断25年的直航最终恢复。乌与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互动也十分频繁,2017年3月6日至7日,米尔济约耶夫正式首访土库曼斯坦、继而哈萨克斯坦,显示出其对邻国外交的重视。2017年11日至15日乌国总统访问中国并出席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此次访问为中乌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他在访华期间表示:乌方愿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契机,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乌中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愿与中方在上海合作组织等多边框架内加强协调配合,把两国关系推向全新的水平。乌国愿意吸引中国更多投资,欢迎中国企业参加乌国基础建设和合作开发乌国经济开发区与工业园工农业、交通运输和旅游等方面的建设项目。乌国加强与中国合作的重要一点就是:乌国鼓励吸引中国银行和金融机构优贷投资乌国基础建设项目。将进一步加强乌中在人文、文化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乌兹别克斯坦是独联体中经济实力较强的国家,经济实力次于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是“四金”:黄金、“白金”(棉花)、“黑金”(石油)、“蓝金”(天然气)。但经济结构单一,加工工业较为落后。农业、畜牧业和采矿业发达,棉花产量占前苏联的2/3,生丝产量占前苏联生丝产量的49%,洋麻产量占前苏联的90%以上,羊羔皮、蚕茧和黄金产量分别占前苏联的2/3、1/2和1/3。轻工业不发达,62%的日用品依靠其他共和国提供。乌兹别克斯坦工业在中亚地区举足轻重,天然气、机械制造、有色金属、黑色金属、轻纺和丝绸等工业都比较发达。 目前中国对乌投资已达84亿美元,包括直接投资69亿美元,中国政府优惠贷款15亿美元,成为乌国第一大投资国。直接投资流向为:油气领域97.8%,电信领域0.6%,皮革制鞋领域0.5%,纺织领域0.3%,其他领域0.8%。优惠贷款流向为:能源领域23.4%,化工领域17.9%,石油天然气工业领域17.3%,交通领域25.2%,住房市政领域5.7%,农业领域4.6%,教育领域1.7%,电信领域1.6%,其他领域2.6%。目前,乌共有488家有中国投资的企业,其中72家为中国独资企业,中国公司在乌注册代表处共71家。近年来中企陆续走出去直接投资乌国产能项目,是两国经贸合作一道新的风景线。2016年12月16日中国明源丝路实业有限公司投建的玻璃制造与深加工项目在乌国吉扎克自由经济区正式奠基。该项目总值约1.1亿美元,一期工程计划于2017年5月完工并投入生产,预计2019年9月实现全线生产。 乌国鼓励吸引中国银行和金融机构优贷投资乌国基础建设项目。中亚五国中,乌国近年来在鼓励吸引外资方面做得不错,世界银行、伊斯兰银行、亚发行等银行直接与乌国政府部门签约,每年都有大量优惠贷款投入乌国基础建设项目,这样即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这些银行也有稳定的回报率。我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投资沿线国建设项目是四大王牌中第一大王牌。IPC加融资是目前我国参与带路沿线国项目常用模式,但实践中有两大难点不易克服:1)这些国家对中企融资大头部分通常拿不出政府或银行保函;2)中企融资需要中信保做保险无形中提高融资成本。我国银行和金融机构应顺势而为向外国银行学习经验,深化金融改革,更好地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服务。签约乌国政府进行直接优惠贷款,成立项目监管组做好全程融资。这样既毋需担保与保险,又大大降底成本为乌国政府排忧解难,扶助乌国经济增发展。我国银行金融界这样做即能将我国金融投资、产能和中企走出去喜结良缘,还能帮助中企走出去畅通带路沿线国,并有助于逐步实现我国和各沿线国一道共商共建共享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命运利益共同体之根本目的。尤为可喜的是,我国进出口银行今年已同乌兹别克斯坦政府达成意向,将投资并邀请中国优秀企业参加乌国煤炭等企业的招标交钥匙工程。 目前中国已成为乌兹别克斯坦第二大贸易伙伴国。2016年两国贸易额36.16亿美元。2014年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双边贸易额42.71亿美元,同比下降5.76%。其中,中方出口26.75亿美元,同比增长2.34%;中方进口15.96亿美元,同比下降16.79%。中方贸易顺差10.79亿美元。2015年1-11月我与乌兹别克斯坦双边贸易额约31.75亿美元,同比下降17.1%。其中,中方出口20.56亿美元,同比下降14.4%;中方进口约11.19亿美元,同比下降21.6%。中方贸易顺差9.37亿美元。从进出口商品结构上看,我对乌出口主要商品为工程机械、空调、冰箱等机械设备及器具,金额5.85亿美元,占我对乌出口额的21.87%,同比下降0.05%;电机、电气、音像设备及其零附件,金额3.17亿美元,占我对乌出口额的11.85%,同比增长32.24%;天然气管道等钢铁制品,金额2.77亿美元,占我对乌出口额的10.37%,同比下降38.17%;货车、起重车等车辆及其零配件,金额1.93亿美元,占我对乌出口额的7.23%,同比增长9.43%;钢板等钢铁制品,金额1.91亿美元,占我对乌出口额的7.12%,同比增长15.20%;塑料及其制品,金额1.76亿美元,占我对乌出口额的6.59%,同比增长2.54%。我自乌进口主要商品为天然气,金额8.03亿美元,占进口额的50.28%,同比下降17.02%;其次为棉花,23.9万吨,同比下降23.9%,金额5.26亿美元,占我自乌进口额的32.92%,同比下降21.26%;天然铀,金额2.14亿美元,占我自乌进口额的13.39%,同比下降4%。 乌国政府今后将进一步深化在政治、经济、社会等领域的改革。乌将改革行政管理体制,限制各州、各部门领导人权力,预防并打击腐败行为,拉近政府与民众的距离。乌将通过改革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进一步鼓励私企和中小企业发展,推动工业快速发展,到2030年,将工业所占GDP份额从2015年的34%提高到40%。具体措施包括: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在未来五年融资400亿美元,在化工、纺织、建材、冶金、农产品加工、制皮等八个领域实施一系列项目,其中计划在2017年融资70亿美元实施400多个工业项目,实现工业快速发展;发展多样化农业,扩大新鲜果蔬及其加工产品出口,发展农业服务业,减少农业过度依赖棉花产业的局面;利用乌有利的地理位置,发展铁路和公路网,打造国际运输走廊。乌兹别克斯坦是世界第六大皮棉生产国和第三大皮棉出口国,当前出口以农牧业产品和贵重金属为主,主要进口机械及其他轻工业产品等。乌兹别克斯坦是中亚人口最多的国家,继承了前苏联大量的工业设施。乌兹别克的地理位置、人口数量、军事力量等因素使它在中亚地区具有不可低估的地缘政治潜力,不能不引起世界各国对其切实的地缘政治利益和地缘战略利益的关注。独立后乌兹别克奉行全方位的外交政策, 旨在巩固国家的独立和主权, 扩大对外经济联系, 维护国家安全; 主张各国主权平等,不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不侵犯边界,和平解决争端,不干涉别国内政; 可以加入国际组织, 也可以依据国家利益宣布退出。根据这些原则,乌兹别克在大国关系上采取均势战略,随时准备为了利益最大化而倾向一方。乌兹别克均势战略的特点:大国外交中的摇摆性、地区外交中的随机性,这些特点充分显示了其新地缘政治效应。乌兹别克斯坦与阿富汗接壤,边境地区费尔干纳盆地是多个乌国和国际伊斯兰极端组织活动基地,由此地滋长的极端宗教暗流涌动伴随国际伊斯兰极端思潮泛滥,近年来在乌国和中亚地区明显提升。遏制极端宗教势力发展,已成为乌国新总统米尔济约耶夫面临的一个无法绕过的难题,衷心希望在他领导下,乌国人民和政府能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得以破题。时至今日,在推进“一带一路”走入古丝路重镇乌兹别克斯坦的历史大潮中,我们期待并祝愿中亚近邻乌兹别克斯坦政治经济稳健发展,人民团结幸福,我们相信乌兹别克斯坦的未来会更加美好。
热点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