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资讯

广东高要金利镇:渐行渐远的“剑花之乡”

2014-07-31 10:53:52 来源:

1.jpg

金利镇六甲村村民陈志生指着屋旁一溜剑花说,他现在只种了这几棵,以前可是种2亩多。

  7月23日上午,年逾古稀的陈志生坐在门前的大树下纳凉,见有人在打听“剑花”,悠悠地应了句:“找剑花?没有咯。”

  “快则明年,慢则后年,金利的剑花将成绝响。”守在一辆小货车前,从事剑花收购十几年的陈老板摇头感叹。而前几年,他指挥着几辆大货车,剑花塞满了车厢。

  在金利镇农办,一负责人更是懒得接受记者采访,丢下一句“别问了,剑花产业已经没有了”便不再理会。

  高要金利镇曾是“剑花之乡”,肇庆特产剑花的重要产地之一,辉煌的时候,种植面积6000多亩,如今已不足200亩。

  昔日辉煌:面积数千亩,日收10万斤

  上午,一场阵雨过后,陈老板又赶紧将小货车开到村头最显眼的位置,打出了收购剑花的牌子,担心别人见不到,偶尔还大声吆喝“高价收购剑花”。“真是一个天一个地。”陈老板说,早几年这个时候,他的电话成天响个不停,都是催着他快去收购剑花,指挥着几辆大货车进村,不到半天,10万斤剑花塞满了车厢,而现在,一天下来才勉强收到一千多斤,一辆小货车都装不满。

  这里是金利镇六甲村,曾经的剑花盛产地,家家户户种有剑花。“我现在1分地也没有了,只剩余这几棵。”村民陈志生指着菜地里的一溜剑花说,以前家里2亩多的地都是拿来种剑花的。

  不仅陈志生,六甲村原本“500多亩种剑花的地都被承包了”。记者顺着六甲村的公路向前,发现土地里或是成片种植的盆栽花、香蕉树,或是新挖的鱼塘。其他村民也向记者佐证,这里的土地几年前确实都是种植剑花的,“现在很多都自己不种,租给外地人了”。

  相邻不远的四甲村圣王庙前,村民陆姨在卖熟食,说起剑花,她说几年前家里也种有1亩多,现在则“早不种了”。

  据了解,金利镇是肇庆特产剑花的主要产地,辉煌的时候,种植面积6000多亩,对外宣传“剑花种植遍及全镇千家万户,是农民创收的亮点”。

  没落缘由:患了一种没法治的“病”

  好好的剑花,为何落到这种地步?

  “得了一种医不好的病,不知什么原因造成的。”在陈志生的记忆中,几年前,各村的剑花地一块连一块,长势旺盛,硕果累累,到了收成季节,地里全是采摘的农民,大家有说有笑,热闹得像趁墟。而近两三年,剑花地一块接着一块消失,收成一天不如一天。他提到,约四年前,地里的剑花枝头普遍出现发黄的迹象,接着花朵一天比一天少,最后不是腐烂就是枯萎而死。

  这让种植户至今想不明白,种了十几年、几乎从不“害病”的剑花,怎么会一下就全军覆没了呢?有村民认为,可能是镇里的陶瓷厂排放的废气导致剑花枯萎害病而死。也有村民持不同看法,“不一定就是它惹的祸,也可能是天气的原因”。

  记者留意到,早在2009年,时任金利镇农办主任在接受省媒体采访时便回应“说是陶瓷厂的污染影响剑花生长,可能有些牵强。”他认为,全镇大部分剑花长势较好,离陶瓷厂150米的禄村剑花就开得很旺盛;而三甲、四甲、五甲等村离陶瓷厂都有五六公里远,不可能影响那么大。同时,他还称,镇农办去村里调查过,初步估计减产是由两个原因造成的:一是2008年年初的冻灾冻坏了剑花的茎和根;二是由于这两三年剑花的价格不好,雨水又多,积水严重,农民疏于管理。

  高要市农业局种植业股负责人谭耀华则对记者表示,当年接到村民的反映后,农业局当即就将“患病”的样本送到省农科院,“从分离出来的结果看,‘子囊菌’是最多的,这是一种病害”。

  至于是否与陶瓷厂有关,谭耀华表示,“直接关系肯定是没有的”,因为当年不单单是金利镇,高明也出现了同样的问题,只有鼎湖沙浦镇的剑花没出事儿,“间接有没有关系则不能确定”,因为大气污染这回事儿不好考证。

  谭耀华说,2009年7、8月间,市农业局曾邀请省农科院指导所的相关专家到金利镇进行现场指导,并设置了病害防治示范点,“可惜村民们没有重视”。在随后的日子,金利剑花种植面积逐年减少,直到如今的不足200亩。

  兴衰缩影:“明年不来收购了”

  “还不知怎么向供货商交差,说好明天送去两千斤,现在还差几百斤。”太阳西下,陈老板望了望车厢里的剑花,又摇了摇头。在城区几家大型超市,记者发现,质量比较好的干剑花,每斤要40多元,而去年同等质量只需30多元,同比增了近10元,“前几年量多,更便宜,现在拿货比以前难了。”售货员如是说。

  “由于患病,剑花如今亩产只有三四百斤,而早几年,亩产有800至1000斤,物以稀为贵,价钱也就跟着涨了。”陈老板说。然而,这个价钱对六甲村的村民而言,并不具有诱惑力。“不想种了,这个‘病’医不好,迟早都亏本。”村民普遍认为。于是,更多村民将地另作它用,要么挖来做鱼塘,要么转种花木,要么出租给别人做其他生意。

  “啪”一声,地里一名村民,将几枝半黄的剑花扳了下来,看也不看一把扔到了田边的草堆里,吓跑了正在觅食的鸟儿。不远处,新建的盆栽花卉、香蕉苗、鱼塘越来越多,被挖起的剑花藤横七竖八躺在一旁。

  当天,记者来到金利镇农业办公室,欲了解有关剑花的现状和未来对策,一负责人则表现得相当抗拒:“别问了,剑花产业已经没有了。”那态度,就像被挖起的剑花藤,没了生气。

  “明年不来了。按这个趋势,一两年内,金利剑花怕是要消失了。”发动汽车,陈老板从车里伸出头,望了望村头,似乎还希望有人送来剑花。随即,他又抬头仰望着灰蒙蒙的天空,“收了十几年剑花,这回看来要说‘拜拜’了。”货车远去,留下一溜绝尘。

热点聚焦